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财经  >  信息资讯

【脱贫攻坚奔小康】脱贫攻坚 榆中念好“产业经”——来自兰州市榆中县的蹲点见闻

 2019/06/19/ 11:46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 邱暄美 刘健 尤婷婷

  李家庄田园综合体项目正在建设的花海基地。本文图片由甘肃日报采写此文的记者和榆中县委宣传部提供

  3 转变传统发展观念,培育新型发展模式

  一朵朵五颜六色的郁金香绚丽绽放,一栋栋观光采摘日光温室宽敞明亮,一间间的仿古小亭清新雅致……来到榆中县李家庄村,这些景致直入眼帘,向每一个造访者展示着田园浪漫。

  李家庄村是榆中城关镇的一个村。虽临近县城,但由于长期缺水,这个村始终缺少主导产业,发展后劲严重不足。

  2017年,李家庄村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全省首家田园综合体试点村。全村因此迈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我们计划建成花海、特色风情小镇、生态田园、生态养殖、智慧农业生产区等10大功能区,打造智慧农业种植、千亩观赏花海、特色餐饮、康体养生养老、休闲娱乐、作坊一条街、农耕博物馆等46个业态,通过3年时间,让李家庄村成为特色果蔬种植、农产品生产交易、乡村旅游休闲、田园娱乐体验、生态养老居住等为一体的复合型田园综合体。”李家庄村党总支书记张建文说,项目计划总投资22.7亿元,建成后每年将吸引游客200万人,实现年产值3亿多元。

  有了产业,脱贫致富便有了支撑,贫困户生活就有了保障。

  今年48岁的李家庄村村民曹致斌前几年因病做了右肺切除手术,不能干重体力活,全家生活陷入困境,成为建档立卡户。李家庄田园综合体项目启动后,他将家里的7亩地按每亩每年1000元流转给了项目,自己也成为田园综合体的一名保安,每月有2800元的固定收入。

  不仅如此,旧房拆迁后,村上为曹致斌家分了两套109平方米的楼房,居住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庄稼人一辈子没有想过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曹致斌说。

  建档立卡户马玉德家也因田园综合体项目而受益。

  “分了两套房,家里9亩地流转了5亩,留了4亩自己种。”马玉德说,农闲时间,自己还为项目管护树木,每天能有100元的收入,再也不愁没处挣钱了。

  张建文说,李家庄村全村共有800多户农民、9000多亩地。田园综合体项目启动后,李家庄村对全村建设用地进行整合,实施整村搬迁,家家户户住上了楼房,由村民变成了居民。

  更重要的是,村里创新土地流转机制,整合资源,让村民将自己的土地以股份形式参与生产经营,每亩地每年都有一定的基本收益,同时还能从产业发展的收益中分享红利。

  张建文告诉记者,李家庄田园综合体项目建成后,能直接解决1800多人的就业,并带动1000多人实现就业,李家庄村户均收入将达到10万元以上。同时,项目还将带动城关镇分豁岔村、上蒲家村、朱家湾村3个村共同发展致富。

  随着李家庄田园综合体项目的实施,李家庄村农作方式也悄然发生变化。

  “以前的大棚又矮又小,没有水也没有电,全家人忙前忙后,一年的收入也就两万多元。但现在完全不一样了,用这个APP,就能掌握大棚里面的温度、湿度等情况,还可以通过摄像头查看不同区域的蔬菜长势。点一下喷水的开关,阀门就会打开浇水。”村民郭小燕拿着手机演示说。

  作为田园综合体项目的一项主要内容,包括郭小燕家在内的全村150多座蔬菜大棚都得到了提升改造。

  “如今我和老头子两人就可以忙棚里的事,收入是以前的3倍呢。去年7月大棚进入休整期,有一个月时间休息,全家人还去敦煌和青海旅游了呢!”郭小燕幸福的笑容洋溢在脸上。

  自今年4月天气回暖以来,前来李家庄村休闲旅游的游客络绎不绝,郭小燕家的许多果蔬都以游客采摘的方式售出。

  除了借助乡村旅游发展采摘经济,李家庄村还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大力发展会员,培养固定顾客群体。人们只要扫码,就可以下单,足不出户就能吃到李家庄村的绿色农产品。

  全新的发展模式,让李家庄村人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记者手记

  找准关键点 牵住“牛鼻子”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刘健

  马坡乡张化祥的公司能够在短短两年时间就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为乡亲们搭建增收平台,带动他们共同走向富裕。一方面基于自身对农业市场的认识,另一方面源于榆中县为其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

  产业扶贫是促进贫困人口较快增收达标的有效途径,也是巩固长期脱贫成果的根本举措。榆中县显然意识到了这一点,并推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加入农业发展当中。这其中,不仅有像张化祥这样的初创者,也有类似于康源、芳美的龙头企业。这些力量的加入,大大提升了榆中乡村发展的“造血”能力。

  更为重要的是,榆中县还将“三变”改革与脱贫攻坚有效结合,从分配机制和制度上确保了广大农民参与产业发展的积极性,为今后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不难看出,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榆中县找准了关键点,牵住了“牛鼻子”。

首页  上一页  [1]  [2]  [3]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