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财经  >  财经时评

【理论】徽县产业培育与发展的基本经验

 2020/05/13/ 07:53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庞智强 李 堋 梁亚民

徽县产业培育与发展的基本经验

  庞智强 李 堋 梁亚民

  多年来,徽县秉持“把农村当城市来发展、把农民当市民来提升、把公路当公园来绿化、把产业当景点来打造”的理念,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实现了发展一户企业、建成一个景区,培育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在健全县域产业体系的同时,极大地促进了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徽县县域产业基本体系

  据了解,徽县紧密结合当地资源优势,着力打造中国苗木之乡、国家级绿色矿山开发示范基地、西部白酒酿造研发基地、全省绿色生态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省内知名全域旅游目的地,培育形成了独具特色、充满活力的县域产业体系。

  农业特色富民产业形成一主多辅格局。徽县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突破口,不断优化农业特色产业布局,以专业合作组织、能人大户为龙头,以苗木繁育、畜牧养殖为主导,突出银杏、中蜂养殖、食用菌、中药材、蚕桑、烤烟、水产养殖、制种等区域特色产业,形成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与资源禀赋相匹配、特色鲜明的现代农业特色富民产业体系。

  传统工业成功转型呈现两业崛起引领发展态势。徽县传统工业以白酒酿造、矿山开采、农产品加工为主,通过大规模的技术改造、招商引资、资源整合、结构优化、基础配套,已成功实现转型升级,形成白酒酿造业、铅锌采选冶炼业的强势崛起,引领豆制品、饲料加工等农特产品加工业共同步入绿色循环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赢得了“中国工业发展模范县”的称号。

  旅游产业由点及面正在阔步迈向全域化。依托三滩自然风景区、江峡洞天、金徽生态酒城、金徽绿色矿山、田河古银杏群落、绿风苗木产业观光园、永宁花海、水阳油牡丹花卉基地、青泥蜀道、甘沟遗址、三泉公社旧址、文池老街等节点,发展自然生态游、工业体验游、乡村田园游、农业观光游、苗木基地游、特色文化游,并以点连线、由线及面,逐步形成全省知名的全域旅游大格局。

  徽县实践的基本经验

  总结县域产业培育与发展壮大的徽县实践,其基本经验可以概括为八个字,即:真抓、真帮、真干、真扶。

  真抓。当地十年如一日,始终将培育壮大产业作为全县的中心工作,一张蓝图绘到底,坚守主业不折腾。一是抓规划布局。描绘出建设陇南市经济开发区徽县园和泥阳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两大园区,壮大苗木繁育、有色金属、白酒酿造、特色农业、全域旅游的县域产业整体发展蓝图,形成以徽县城区和副城区为中心、两徽高速徽县段等交通干线为轴线的产业布局。二是抓责任落实。成立县域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实施县级领导和县直部门包抓产业发展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责任制,一户企业、一个项目确定一套包抓班子,项目目标不实现,包抓班子不解散,包抓责任不脱钩。三是抓营商环境。硬件上,在产业集中区域,完善给排水管网、污水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集中供热、供气设施、快捷通道,通过基础设施的配套提升产业发展的硬环境;软件上,突出整治和改善投资软环境,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提升行政审批效率,全面推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部门专项资金管理清单、企业投资负面清单制度,整顿干部作风,着力解决不作为、慢作为、不敢为、人浮于事现象,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创建公平、透明、高效的产业发展环境。四是抓绿色发展。一方面深入推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培育形成以苗木繁育为主的绿色生态产业和文化旅游产业;另一方面通过建设有机肥加工厂、饲料厂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延伸产业链;同时,结合传统工业的升级改造、转型发展,打造生态酒厂、绿色矿山,全面践行绿色环保理念。

  真帮。在传统酿酒、矿山开采、农副产品加工等各类企业技术改造、资源整合、转型升级,以及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培育过程中,县直部门主动作为,定制化服务,全流程提供帮助。比如在金徽酒厂改扩建项目中,包抓领导带队,走遍国内主要知名品牌酒企逐一进行考察,包抓部门组织企业负责人、有关专家召开封闭式论证会,遵循工艺、布局争创全国一流的理念,制定并优化设计方案,县直部门按职责分别帮办各种手续。正是在县上的大力支持帮助下,金徽酒业、金徽矿业、兆丰农业等一批重点龙头工业企业,蜂王蜂业养殖专业合作社、亚辉家畜改良科技推广专业合作社等一大批农业新型市场主体逐步成长壮大,支撑起了徽县产业持续发展的美好蓝天。

  真干。产业发展壮大,政府抓、干部帮,说到底都是外因,而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合作社实干苦干才是真正起作用的内在因素。在徽县,企业、合作社真干表现在方方面面。一是全力以赴争一流。当地传统工业企业的改扩建项目,无论是金徽酒业花园式生态酿酒园建设,还是集“生态型、环保型、安全型、旅游型、数字化”为一体的金徽绿色矿山建设,处处体现出追求卓越、争创一流的发展理念。二是舍得投入做研发。针对发展缺技术的难题,徽县企业不等不靠,主动建立研发中心,积极开展自主研发并取得显著成效,兆丰农业的豆包生产设备及生产线、金徽酒业的固态酿酒物联网监测系统等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国内空白。三是不拘一格用人才。针对发展缺人才的问题,当地鼓励支持引导重点龙头企业通过产学研合作模式,建立科研基地、实习基地,加大科技兴企力度。除了像金徽矿业这样的大企业建立了全省第一个民营企业院士工作站、博士工作站,就连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也注重从外地引进乡土技术员,解决加工生产和种植养殖过程中的技术难题。

  真扶。工业反哺农业、企业带动困难群众脱贫,在徽县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更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县上扎实开展“百家单位企业联百村”活动,组织15家规模以上企业、28家规模以下企业、25家农业龙头企业,从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培育、技术培训等方面开展帮扶,加快了贫困村脱贫进程。鼓励部分工业企业转型投入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如从事矿山采选的徽县宏泰公司、从事建材生产的徽县鸿盛混凝土公司等转型发展苗木产业,在实现企业多元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特色农业提质增效,并带动贫困农民群众致富增收。

  徽县实践的启示

  徽县经验的核心是一个“真”字,县委县政府真抓、县直部门真帮、干部群众真干,共同开创了徽县县域产业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厚植起当地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劲动力,也通过扎实有效的真扶助推全县提前实现了脱贫摘帽。

  徽县实践,有两点重要启示:首要一点就是不折腾。产业培育有自身的规律和周期,不能靠短期突击。通常来说,培育一个农业项目,至少要三年,第一年试点,第二年推广,第三年见效;培育一个工业项目,周期更长,要三至五年。徽县产业培育与发展能有今天的成效,得益于工业强县、产业富民、旅游活县、基础先行、党建保障的思路十年未变,而做到这一点的根本保证源于班子稳定,县上主要领导保持了长达十年的稳定,避免了决策的摇摆和政策的反复。第二点就是敢于冒风险主动作为。真抓、真帮、真干、真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可能会面临各种挑战、遇到各种约束,因此需要勇于作为和责任担当。各地原本基础都差不多,环境也大体相同,之所以后来发展不平衡,关键还是在人。有的地方干了,并且干成了,有的地方不干,整天抱怨,结果落后了。徽县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庞智强系省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兰州财经大学教授;李堋系省政府原参事、省财政厅原副厅长;梁亚民系省政府参事、兰州财经大学教授)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