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财经  >  综合专区  >  保险动态

累计投入超万亿元,平安人寿引金融“活水”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2/10/26/ 10:30 来源:每日甘肃网

  金融是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金融业发展取得新的重大成就,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显著增强,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逐步形成。

  作为负责任的大型险企,平安人寿坚持引导金融“活水”流向“实”处,积极创新保险资金的运用方式,提升资金配置效率,通过多元化投资手段,加大重点领域金融支持力度,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动能。截至2022年9月末,平安人寿总资产已超过3.9万亿元,是10年前的3.8倍;通过地方政府债券、债权/股权投资计划、信托计划、PE、铁路建设基金优先股等方式,支持实体经济余额达1.14万亿元。

  十年砥砺奋进,平安人寿始终坚持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平安人寿党委书记、董事长杨铮表示,饮水思源,公司将持续以金融“活水”支持实体经济,切实履行好服务经济发展、保障社会民生的天职和使命。

  关注重点领域 着力服务国家战略

  响应国家战略,立足立业初心,平安人寿将资金运用到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领域,长期服务国家重大区域战略,支持高端制造产业,持续推进乡村振兴。

  在服务国家重大区域战略方面,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平安人寿通过债权计划、信托计划,为广东省高速公路、核能、会展中心、人才安居房等项目投资超过400亿元,有力支持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建设。此外,平安人寿累计投资近百亿元,为“一带一路”提供资金支持,助力开展“一带一路”相关港口、陆上交通枢纽等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的建设。

  在支持高端制造业方面,2021年,平安人寿为“渝资光电项目”投资约32亿元,为重大半导体产业项目提供资金支持,支持国家数字产业化建设和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助力地方实体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

  在助力乡村振兴方面,平安人寿出资约19亿元参与“贵州水利项目”,为贵州水网建设引入金融“活水”,破解区域性水资源短缺和工程性缺水问题。

  支持基建建设 实现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

  平安人寿积极发挥险资规模大、期限长、投资稳的天然优势,长期助力基础设施建设,为实体经济“输血”“增氧”。

  2007年12月27日,由中国平安牵头组建的保险团队集体出资160亿元人民币,投资京沪高速铁路项目。其中,平安人寿出资60余亿元,为这条纵贯南北的铁路“大动脉”进行输血,为其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动力。这也是中国保险企业首次联合投资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实现了保险资金在基础设施投资上的重大突破,促进了金融与实体经济双赢的良性循环。

  此外,平安人寿也持续将金融“活水”输送到传统基建领域。2020年以来,平安人寿参与投资城市轨交建设超300亿元,帮助北京、成都、长沙、南昌、宁波、青岛、武汉、厦门、郑州等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探索“绿色金融” 助推“双碳”目标实现

  平安人寿响应“3060”“双碳”行动号召,履行绿色金融和可持续发展要求,增加绿色投资,支持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发展。截至2022年上半年,平安人寿通过资本市场、非资本市场投向绿色、普惠、社会责任投资(ESG)的累计规模约6480亿元,涉及清洁能源、节能环保、基础设施、高速公路等众多领域。

  例如,在助力清洁能源投资方面,2020年以来,平安人寿通过“深圳能源项目”“中国广核项目”“国电投黄河项目”等项目投资超130亿元,支持风电、光电、水电等清洁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助力实现能源绿色低碳转型。2021年,平安人寿作为中广核风电项目核心战略投资人,增资20亿元,通过项目端、资金端双重赋能,持续加大风电和光伏等清洁能源项目开发及运营。

  在支持“美丽中国”建设方面,平安人寿深度参与环保、水务、污染防治等领域的投资建设,2020年,投资“北控水务项目”64亿元,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贡献力量。

  在践行ESG发展方面,今年4月,平安人寿联合中债金融估值中心有限公司,发布ESG债券指数 “中债-平安人寿ESG整合策略信用债指数”,旨在以ESG投资作为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寿险长期资产配置经验与优势,推动行业长期稳健投资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表示,金融的天职和宗旨是服务实体经济,要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发展着力点,要为实体经济和国家重要战略、重大建设引入“活水”,保驾护航。平安人寿表示,展望未来,公司将深入贯彻落实二十大会议精神,坚持党对金融工作的坚强领导,坚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坚持走中国特色的金融发展之路,进一步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促进经济行稳致远贡献保险力量。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