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财经  >  县域经济

华亭:粮药套种“开”出致富良方

 2022/11/09/ 11:38 来源:平凉日报 记者 吕娅莉

粮药套种“开”出致富良方

  记者 吕娅莉

  上个月刚收完去年套种的柴胡,华亭市中药材种植收购家庭农场主逯孝明最近又频繁地前往地里查看今年撒播的柴胡长势。迎着瑟瑟秋风,青绿色的柴胡苗已经半尺有余,在阳光的照耀下焕发着勃勃生机。“今年上半年降水少,柴胡种子刚撒下去时长得比较慢,现在这些药苗长势都赶上来了,‘粮药套种’十拿九稳,真是不错……”逯孝明一根根剔除杂草,脸上流露出掩饰不住的喜悦。

  逯孝明口中的“粮药套种”,是指在当年种植胡麻时套种柴胡,这种新的种植模式是我市胡麻种植方式和中医药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的有益探索。

  “这种模式充分利用了胡麻田下潮湿的环境,促进种子出苗,田下的遮阴对柴胡幼苗起保护作用,柴胡出苗率显著提高,同时胡麻生长不受影响,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手段”。平凉市农业科学院科研管理科科长、国家特色油料产业技术体系胡麻平凉综合试验站站长张素梅告诉记者,为提高土地复种指数和利用率,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近年来,农科院在国家特色油料产业技术体系支撑下,与华亭市中药材产业发展服务中心持续开展了胡麻柴胡套种栽培技术研究,经多年试验、调查、多点示范,如今该技术已经成熟,农民应用积极性很高,正在向全市推广。

  胡麻是平凉市主要的油料作物,也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年种植面积约22万亩,占全市油料种植总面积的65.2%。平凉作为柴胡适宜种植区,常年种植面积1.1万亩左右,占药材总种植面积的10%,主要分布在华亭、泾川、灵台、静宁等地。但由于我市春夏干旱,露地种植无法正常出苗,农民主要以冬小麦柴胡套种为主。 

  “增产、增效、增收效果显著,也正是因为看到了这种种植模式的市场前景,农民种植积极性很高”。张素梅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胡麻套作柴胡两年根产量(干重)为105kg/亩、产值5775元/亩,分别比冬小麦套作产量(83kg/亩)、产值(4565元/亩)提高了26.5%和26.5%。同时胡麻生长不受影响,平均亩产100kg以上。胡麻柴胡套种可实现两年亩收入6635元,比冬小麦柴胡套种(5216元/亩)产值提高27.2%。逯孝明今年套种了2.3亩,他说尽管今年干旱,但推广的胡麻抗旱性好,产量高,收获了300多公斤胡麻籽,收益3000多元,柴胡长势也尤为喜人。很多村民跑到家里购买种子,也打算明年进行套种种植。除了收益增加,胡麻柴胡套种全程机械化,套种方法简单、程序简化,不费劳力也是其易被群众接受的主要原因。

  胡麻在我市的种植历史悠久,根据不同时期的种植需求,胡麻品种也在更新换代。每年,依托市农科院设立的国家特色油料产业技术体系平凉胡麻综合试验站团队成员都将多半的时间“泡”在试验田里,其余的时间则是在实验室进行胡麻种质评价和数据整理。多年来,他们累计引进国内外胡麻优良新品种(系)103个,筛选出了适宜平凉种植的高产、优质胡麻新品种15个,大面积推广品种8个,增产幅度5.0%~40.9%,推动了平凉胡麻品种的更新换代,本区域胡麻良种覆盖率95%以上;研发集成胡麻膜侧沟播、全膜穴播、残膜免耕穴播、机械化种植、配方施肥、胡麻柴胡套种栽培等技术6项,其中膜侧沟播技术较露地种植增产25.2%~34.6%,地膜回收率95%以上,生产成本平均降低67%,有力地促进了胡麻产业发展。

  作为全国10个胡麻综合试验站之一,国家特色油料产业技术体系平凉胡麻综合试验站研发项目得到长期而稳定的支持,试验站成立专家团队,对新型经营主体、职业农民进行技术服务、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工作,团队成员共有5人,其中不乏年轻的高学历人才,这也为我市未来的胡麻种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科技力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我市也抢抓国家中医中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和陇东南国家中医中药养生保健旅游创新区建设等重大机遇,加快推动中医中药传承创新发展,加大中医中药产业链开发。因此,大力推广胡麻柴胡套种技术,让优秀科研成果向实际生产转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张素梅表示,接下来,团队将继续加大胡麻新品种选育力度,深化胡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示范带动、指导服务、宣传培训等,为实现胡麻品种优化、提升胡麻产量和品质,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