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财经  >  财经聚焦  >  国内要闻

【我们这一年·书写新答卷——嘉峪关篇】不忘初心担使命 深化改革再出发——嘉峪关市经济社会发展回眸与展望

 2020/01/09/ 14:51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一特汽车生产线。

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讨赖河嘉峪关段生态旅游景区。

  锐意进取 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

  嘉峪关市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左右,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6.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8%,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左右,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完成省级下达控制指标。

  为此,嘉峪关市将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聚焦“两高”目标、推进“三城”建设、做实“六共”举措,以十大生态产业为统领,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保持经济持续平稳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聚力绿色生态产业,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坚持把十大生态产业和“五个制高点”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主要抓手,突出优势特色,扩大有效投资,增强发展后劲。全面构建“433”梯次绿色生态产业体系,建立推动生态产业发展工作机制,靠实责任分工、时间进度和任务要求,力争十大生态产业增速高于GDP增速。实施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酒钢丝路煤炭集散中心、机场改扩建、国家核基地综合保障区等重大标志性工程,提高产业占比水平。顺应发展趋势,培育壮大数据信息、节能环保、清洁生产等产业。

  ——坚持工业强市战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按照“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的要求,推动钢城核城一体化建设、融合化发展,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全力支持酒钢集团开展“三化”改造,做优做强钢铁、铝业、电力能源、装备制造等产业板块,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实施7号高炉优化升级、煤炭分质利用复产达标、45万吨电解槽优化、阴极全石墨化改造、热电联产机组乏汽余热回收等重点项目,持续提升产业能效。启动建设西部重工3D打印智能铸造,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动装备制造业绿色化智能化发展。出台支持中核四〇四军民融合发展若干意见及配套措施,全力配合“一馆、两中心、三基地”建设,提升核技术研发创新能力。启动嘉东军民融合产业园建设,引导围绕中核四〇四配套生产企业入园,积极发展民用核技术、核非标设备、核装备制造等产业。

  ——厚植文旅融合优势,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坚持文物保护与合理开发并重,以关城大景区为龙头,全面提升文旅产业品质。加快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系统保护境内关堡、烽火台、墙体等所有长城文物,实施九眼泉湿地恢复、关城景区基础设施提升等工程,保持长城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和原真性。开展全国性“长城+”系列活动,举办长城文化研究高端论坛,持续放大“天下第一雄关”品牌效应。加强边塞文化研究,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讲好嘉峪关故事,弘扬长城文化精神内涵。坚持“文旅+”产业发展导向,开发体育游、户外游、自驾游、低空游、冰雪游、康养游等旅游新业态。积极融入“大敦煌”文化旅游圈,培育嘉峪关旅游集散中心,促进嘉酒张文旅产业一体化协同发展。

  ——培育现代物流产业,打造交通枢纽制高点。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大机遇,推动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新格局。科学制定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完善铁路、公路、航空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加快S06嘉酒绕城高速公路、G312线嘉酒城区过境段改造项目建设,推动实施兰新线客货分流,开展嘉策铁路扩能改造、嘉(峪关)镜(铁山)天(峻木里)铁路和高等级公路前期工作,提升交通运输通达能力。实施甘肃嘉峪关国际空港规划,加快机场改扩建、航空口岸、空港物流园等项目开工建设。争取增加航班航线,积极融入“空中丝绸之路”,更好发挥枢纽集散作用。

  ——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持续推动乡村振兴。深化“双促双增”精准帮扶行动,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加快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坚持走“专精特新”路子,做精绿色食品、反季果蔬、优质制种、优良畜禽等特色产业,精准发展订单农业和农产品深加工,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加快祁牧乳业10万头生猪、万头奶牛等养殖项目建设。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建设高标准农田1.5万亩,实施生产道路、节水灌溉等提升改造工程,逐步提高土地产出效益。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庭院、村庄、田园“三美丽”创建,统筹规划农村产业、人居环境、基础设施,调整优化村庄空间布局,集中打造4至6个美丽乡村示范点。

  ——提升城市功能品位,建设幸福美丽家园。紧紧围绕旅游之城、康养之城、休闲之城、精品之城的定位,优化空间布局,完善城市功能,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高标准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修订完善各类专项规划,全面推进“多规合一”。继续做好城市色彩和风貌规划,统筹建筑特色、文化元素和现代气息。严格执行建设用地控制标准,强化土地供应全程监管,提高城市空间和土地利用效率。深化文明创建活动,力争蝉联“全国文明城市”。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争创国家创新型城市。坚持把创新摆在事关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完善创新发展体制机制,优化创新发展环境,充分释放创新潜能。推动构建“地企联动、市校合作、军民融合、区域协同”的科技创新机制。加大科技资金扶持力度,发挥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创业就业孵化基地等平台作用,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科技研发。加快5G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实施大数据平台、智慧化社区治理、“雪亮工程”、智能交通、智慧医疗等项目。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激发市场动力活力。加强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配套和推动落实,为高质量转型发展添动力、增活力、拓空间。加快国有企业整合重组,规范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落实薪酬管理制度和综合考核办法,激发国有企业发展活力。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行政审批流程,推进更多办事要件网上核验,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支持民间资本进入教育、医疗、养老、文化、体育等领域,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民营企业改革创新,参与国有企业混改。

  ——坚决践行“两山”理论,加大生态环保力度。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增长点、支撑点、发力点。改造主要公共空间绿化景观,提升城市绿化美化档次和品质。强化山水林田湖草治理,实施河湖连通综合利用工程,推进草湖湿地、黑山湖、大草滩生态环境修复。全面推进大气污染防治,突出抓好工业、扬尘和面源污染管控治理。

  ——持续改善民生福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标对表全面小康目标,补短板、强弱项,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把稳就业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以高校毕业生、进城务工人员、就业困难群体为重点,多渠道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新增就业8000人左右。开工建设南市区中学、南湖幼儿园和市二中教学楼,实验中学教学楼、市一中学生食堂及公寓年内投用。加快补齐学前教育短板,力争普惠性和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分别提高到90%、50%。加快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市一院住院部综合楼和中医院门诊急诊楼改造、妇幼保健院改扩建、峪泉镇卫生院新建等项目,确保南市区医院上半年投运。加快“一馆两中心”建设,向市民开放学校运动场地(场馆),普及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

  此外,还将全力办好东湖基础设施改造、森林公园基础设施提升、公共停车场智能化改造、4个居民活动广场改造、6条背街小巷环境整治、8座旅游公厕新建改建等6件惠民实事。

首页  上一页  [1]  [2]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