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陇南市康县碾坝镇加强特色种养、乡村旅游、劳务输转、电子商务等多元富民产业和“五小”产业培育,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发展区域优势多元产业,以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为关键,逐步形成多业态打造、多主体参与、多机制联结、多要素发力、多模式推进的产业融合发展体系,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点深入推进。
六月初的碾坝镇安家坝村,一条清流穿街而过,街道两边林木幽静,“小桥流水人家”的乡村美景一览无余。
“良好的生态及区位优势为村子的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安家坝村文书张信花说,多年来,安家坝村一方面致力于提升改造村容村貌,发展美丽乡村,另一方面按照“一村一品”发展思路在村里发展特色产业,现在是家家房子美、户户有收入。
现在,安家坝村依托康县华裕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和兴顺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果蔬产品,发展塑料大棚108个,果蔬品种包括豆角、白菜、西红柿,以及草莓、葡萄等。
“今年还在村上建了订单辣椒育苗基地,为全县3100亩辣椒地育苗。辣椒成熟后,按照市场指导价回收,并进行粗加工。”张信花说。
正在大棚里干活的安家坝村村民李连珍兴奋地说:“这儿工作轻松,时间灵活,只要手速快,一天挣100元不是问题。”
在康县金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寺底下村木耳种植基地,摆放整齐的菌棒上长满了厚实鲜嫩的黑木耳,十几位村民正忙着采摘。
“家里有老人和孩子需要照顾,不能走太远,还好村上有了这个基地,现在每天安顿好家里再过来上班,一天能挣到80块钱,非常满足。”看着满满一桶采摘的黑木耳,42岁的黄燕高兴地说。
康县金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崔玉甲,是寺底下村村主任,也是寺底下村有名的致富带头人。
“我是村里人,因为村民的信任才一步步把自己的事业做起来,有责任带动更多的人一起富起来。”崔玉甲说。
据悉,为了带动更多群众走上致富路,该公司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进行食用菌产品产业化发展,利用废旧菌包再加工、再利用,变废为宝,达到产品生产再循环,形成了农产品产业链,去年光食用菌包就生产了500多万袋,年产值达1600多万元,带动了当地90多户群众增收致富。
安家坝村、寺底下村只是碾坝镇特色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碾坝镇围绕“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做好特色产业文章促增收、谋发展。
碾坝镇镇长杨国虎说,今年以来,党委政府把产业培育作为全镇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有效支撑和促农增收的重要途径,立足实际,结合区域产业发展现状及资源优势,总体提出碾坝镇“5241”工程(52指“五个双百”工程:村干部领办和龙头企业发展200亩地栽木耳示范基地;袁沟——小河流域200亩大樱桃产业示范园区;安家坝村、袁沟村200亩优质马铃薯种植基地;以青岗坝、安家坝为重点的200个设施蔬菜大棚;肖家山、蹇后沟村200亩中药材示范基地。41指“百千万”工程:1万箱中蜂,10万株核桃树,100亩辣椒,1000亩花椒),稳步推进全镇特色产业向多元化、效益化发展,吸引越来越多外出务工的人员回乡就业创业。”
“以前打工是全国跑,现在工作是在全镇范围内找,一样的收入,不一样的体验,50多岁了在家门口有了稳定工作,日子越过越好了。”在康县金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开铲车的刘群说。
杨国虎表示,“做大做强乡村产业,做深做实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之道。下一步,碾坝镇还将进一步夯实壮大乡村产业基础,坚持政府带动、产业培育和人才引进同步发力,不断激发产业发展内生动力,以产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富裕富足,乡村宜居宜业”。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1年09月27日环县开展全民技能培训提升乡村振兴新动能
- 2021年09月27日临泽:加强劳务输转 助力乡村振兴
- 2021年08月11日春风行动促就业 助企引才促发展——甘州区举办智能制造产业园专场招聘周活动取得实效
- 2021年07月19日甘肃:掘地方产业之特色 强返乡创业之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