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财经  >  综合专区  >  保险动态

新华保险畅通线上线下服务,温暖“银发”客户心

 2025/03/10/ 11:43 来源:新华保险直通车

  新华保险2025年“3.15”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活动已全面开启。今年活动主题聚焦“维护权益”,口号是“保障金融权益,助力美好生活”。公司将重点围绕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维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为民办实事等方面,从多个维度推出并落实好系列为民实事举措,展示工作成效。

  3.15系列宣传之四

  新华保险为充分保障老年人、残疾人客户较好的理赔服务体验,持续畅通“线下+线上”业务办理渠道优化理赔服务流程,打造“适老助残”暖心特色服务,推动特殊客户群体服务体验全面提升。

  保留线下传统理赔服务模式

  新华保险保留线下传统理赔服务模式,便于老年人、残疾客户足不出户,即可享受有速度、有温度的服务 。

  一是持续提供上门签收的理赔服务。对于行动不便、确实难以临柜的老年客户、残疾人客户,可通过保单服务人员上门协助其办理理赔报案、理赔资料签相关业务,避免客户路途奔波,享受便捷、人性化的暖心服务。

  二是继续保有柜面理赔服务模式。互联网移动应用技术的发展,线上申请理赔服务已逐渐成为主流,但是对于老年客户、残疾人客户,柜面服务仍是更放心、更可靠的选择模式。

  三是定制大字版索赔申请书,方便老年客户使用。索赔申请书所需填写内容较多,为方便前来柜面办理理赔服务的老年客户使用,公司积极响应适老化改造的要求,定制大字版索赔申请书,满足年长者多元诉求,提升老年客户服务体验。

  优化线上理赔服务

  新华保险运用科技力量,持续优化线上理赔服务。

  一是多系统研发适老模式,优化适老交互界面。公司掌上新华、微信端自助理赔均已开发大字版“适老模式”,字体整体放大,方便老年客户使用。

  二是对于符合一定标准的伤残客户,确因行动不便,无法办理伤残鉴定的,公司可提供远程鉴定服务,便利理赔。

  展望未来,新华保险将持续优化理赔业务流程中的“适老化”服务,不断深挖服务细节拓展便利理赔服务范围,真正让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在办理理赔业务时更加省时、省力、省心,让每一位客户都能在便捷服务中感受到金融服务的关爱与尊重

  助老服务典型事例闽南乡音传温情 助老理赔暖人心

  新华保险漳州中支客服大厅里,一位年逾六旬的老大爷脚步蹒跚地走进来。他的眼神中满是茫然与无助,神情里透露出焦急与不安,在大厅里略显彷徨。工作人员眼尖,立刻主动迎上前去,轻声细语地询问:“大爷,您好,您要办什么业务呀?”

  “哇系来部销(我是来报销)。”大爷努力地想用普通话表达,可每一个字都像是费了很大力气,听起来十分吃力。工作人员瞬间明白了大爷的尴尬处境,马上切换成闽南语与他交流。在亲切的本土方言一来一往中,大爷的紧张情绪渐渐缓和,也道出了自己的来意。原来,大爷刚刚被确诊为腺癌,子女常年在外地工作,今天他只能独自一人带着材料,几经辗转来到保险公司申请理赔。

  得知大爷的需求后,工作人员一边贴心地递上备好的老花镜和水,一边有条不紊地帮助大爷填写理赔手续,从身份验证、资料填写,再到业务确认,每一个步骤都协助老人完成,事无巨细,耐心又周到。每一个环节都向大爷解释得清清楚楚,直至业务顺利办妥。

  业务办理完成后,大爷并没有着急离开客服中心。他紧紧拉着工作人员的手,对工作人员的贴心服务赞不绝口,不住地夸赞服务细致入微,充满温度。

  大爷还和工作人员聊起了家常以及与保单相关的故事。交流中,工作人员发现,大爷其实是个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的人,只是年纪大了,普通话不太流利。只要有人在旁边耐心指导,微信自助理赔对他来说也并非难事。

  于是,工作人员耐心细致地讲解微信自助理赔的操作技巧。没过多久,大爷就掌握了其中的窍门,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开心地表示后续医疗理赔可以自己操作了。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化服务在各个领域广泛应用,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然而,我国老龄人口数量也在快速增长,特别是在闽南地区,许多老年人习惯用本土方言交流。他们并非不会上网、不会使用智能手机,而是在日常生活中缺少细心的沟通与指导,这使得他们在出行、就医、消费等方面遇到诸多不便,无法充分享受智能化服务带来的便捷。

  在日常办理理赔业务时,对于那些年龄较大且不擅长用普通话交流的群众,“闽南乡音”成为了解决问题的关键,满足了他们的个性化需求。

  漳州中支为了给老年人提供更周全、更贴心、更直接的便利化助老服务,精心录制了闽南语微信自助理赔操作指引视频,并发动业务队伍广泛转发到朋友圈,旨在帮助老年人解答各类手机等电子产品线上业务使用问题,为那些不会说普通话、办事遇到阻碍的“银发族”提供实实在在的便利。

  在这里,每一笔原本枯燥的业务都变成了一次次温暖人心的“心与心”交流。

免责声明

凡本网站注明"来源:XXX(非每日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站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