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土疙瘩”到“金疙瘩”
武山特色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新天水·天水日报通讯员 管秋勇 杨彦春 杨耀斌 王继明
仲夏时节,武山县特色农业迎来丰收图景:榆盘镇万亩马铃薯基地垄上泛青,山丹镇温室大棚里网纹瓜飘香,高山架豆种植大棚农户正忙着采收……近年来,武山县依托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产业,构建起联农带农的现代农业体系,奏响了乡村振兴致富曲。
“金蛋蛋”铺就产业大道
走进榆盘镇河程村马铃薯种植基地,农技人员正指导农户进行田间管理。榆盘镇凭借高寒冷凉气候、疏松肥沃土壤的独特优势,大力发展马铃薯种植产业,已成为全省马铃薯之乡、天水优质马铃薯良繁基地。今年,榆盘镇马铃薯种植面积超3万亩,预计亩产4000—6000斤,总产值可达1亿元。其中,河程村整合土地资源,建成山区晚熟马铃薯标准化规模生产示范基地与原种培育试验基地。
“我们通过示范引领和项目扶持,持续扩大种植面积,提升‘薯乡榆盘’品牌知名度,让马铃薯成为乡亲们增收致富的‘金蛋蛋’。”榆盘镇河程村党支部书记管双富说。
“金瓜瓜”结出甜蜜经济
在山丹镇车岸村标准化温室大棚内网纹瓜藤蔓垂挂、果实饱满。该村以“一村一品”为导向,采用“一株一果”科学种植法,并成立农业服务有限公司,构建起技术指导、农资供应、产品销售全链条服务体系。今年试种的两棚网纹瓜大获成功,市场供不应求。 山丹镇车岸村党支部书记车林平表示,下一步将带领更多村民发展网纹瓜种植,拓宽增收渠道。
“金豆角”串起富民链条
高楼等镇通过“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大力发展架豆种植。高楼村165个钢架大棚内,嫩绿的豆角苗长势旺盛,亩产可达5000多斤。
“我种了两亩多架豆,按当前行情,一亩能卖一万元左右,比种其他农作物划算多了!”高楼镇高楼村村民王彦荣高兴地说。
此外,榆盘镇马河村至苏家村、榆盘村至康沟村一带的千亩豆角基地一片繁忙。马河村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党员带头带动群众种植架豆,目前榆盘镇常年保持豆角种植面积约3500亩,经济收入达500多万元。
“架豆已成为村民增收的主导产业,我们会继续扩大种植规模,让‘金豆角’结出更多‘致富果’。”榆盘镇马河村专职化书记马小平说。
多年来,武山县持续加大现代设施蔬菜基地建设力度,已建成钢架大棚13899亩,打造200亩以上豆角集中连片生产示范基地15个,面积达12500亩,推动豆角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实现适宜区域蔬菜种植全覆盖,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42万亩以上。特色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串联起完整产业链,更让农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一幅产业兴、乡村美的振兴画卷正在武山大地徐徐铺展。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5年06月17日甘谷高山樱桃硕果飘香 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 2025年06月04日通渭:特色产业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 2025年05月26日泾川:全力助推特色产业“破圈”升级
- 2025年05月21日武山县:特色产业绘就富民强村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