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贷”是指一些网络贷款平台面向在校学生开展的信贷业务,其往往以低利息、无抵押等为诱饵,实际暗藏高额费用和陷阱,严重危害学生权益。其常见特征包括:“无门槛、无利息”诱饵:初期以“身份证就能贷”“无利息”等话术吸引学生。
“校园贷”具体表现形式
虚假宣传类
以“无抵押、低利息、秒到账”为噱头吸引学生,实际在贷款中收取高额手续费、服务费、管理费等,综合年化利率远超国家规定上限。
“培训贷”“美容贷”等隐形陷阱
通过与培训机构、美容机构合作,诱导学生为培训、美容等项目贷款,学生往往不清楚贷款细节,后续面临高额还款压力。
“裸贷”“套路贷”
要求学生提供裸照、身份证等作为抵押,若无法还款则以公开裸照威胁;或通过“虚增债务”“签订空白合同”等方式,不断垒高学生欠款金额。
“回租贷”
诱导学生将自己的手机等物品“抵押”给平台,平台再将物品“租回”给学生使用,学生需按月支付租金,本质是高利息贷款,到期后物品可能无法赎回。
风险提示
高额利息与费用风险:校园贷的实际利率普遍超标,学生还款能力有限,容易陷入“以贷养贷”的恶性循环,最终欠款金额远超初始借款。
个人信息泄露风险:贷款时需提交身份证、学生证、家庭住址甚至裸照等敏感信息,若平台不正规,信息可能被泄露、倒卖,用于诈骗等违法活动。
暴力催收风险:一旦逾期,平台可能采取电话骚扰、短信辱骂、上门滋扰甚至威胁恐吓等暴力催收手段,不仅影响学生正常学习生活,还可能对其心理造成严重伤害,甚至引发家庭矛盾。
法律风险:部分校园贷涉及违法放贷,学生若参与其中,可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触犯法律;同时,逾期未还款可能被平台起诉,影响个人征信,对未来升学、就业、贷款等造成长期负面影响。
预防要点
一是树立正确消费观: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消费,不盲目攀比,拒绝过度消费和虚荣心作祟。
二是不轻信任何校园贷:即使是熟人介绍,也不要申请“校园贷”。如果确实有经济上的需求,应优先考虑通过正规渠道申请,例如银行的助学贷款或正规消费金融产品。
三是重视金融知识学习:主动学习和了解金融知识,学会甄别不良信息,增强自身防范意识,远离“校园贷”。
四是及时反映情况:如果发现自己已经误入“校园贷”圈套,不要独自承担,一定要向老师或者家长反映情况,必要时,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免责声明
凡本网站注明"来源:XXX(非每日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站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5年09月18日新华保险甘肃分公司开展2025年金融教育宣传周现场大型活动
- 2025年09月15日保障金融权益 助力美好生活——新华保险2025年金融教育宣传周活动全面启动
- 2025年09月12日提质增效重回报!新华保险再次中期分红20.9亿元
- 2025年09月12日量质齐升!新华保险银保渠道上半年期交保费和新业务价值表现亮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