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财经  >  财经聚焦

春华秋实满庭芳 固强补弱砥砺行——榆中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纪实

 2019/10/14/ 15:09 来源:兰州日报 首席记者杨贵智 特约记者李武 季桂珍 卞恩凯

  榆中特色 六大品牌发力

  近两年来,榆中县独具特色的县域扶贫品牌彰显了脱贫攻坚活力,有力促进了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农民素质提升、乡风民风美化、农村文明进步。

  一是“三大爱心”解民忧。建立“爱心超市”137家,实现全县114个贫困村全覆盖。在114个贫困村组建“工匠服务队”“青年志愿队”“妇女清洁队”“三八鹊桥队”等爱心志愿服务队,目前已有志愿者5000余人,服务群众16000余人(次)。设立榆中县“奉献爱心·共筑大爱”爱心基金,共募捐慈善爱心基金1199万余元,已救助507人34.7万元,向各乡镇拨付定向捐赠款105.6万元。

  二是“四大行动”促民生。坚持“季有行动、月有重点、周有落实”的工作机制,稳步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分别开展以“加强东西部协作、支持返乡创业、促进转移就业、助力增收脱贫”为主题的“春风行动”,以“六改三清”改善人居环境为重点的“夏季攻势”行动,以“强弱项、补短板、改作风、抓落实”为内容的“秋季冲刺”行动,以“六集中”为核心的“冬季决战”行动,紧盯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一户一策”落实、贫困面貌改善、涉贫项目建设、群众满意度等,着力解决影响脱贫验收的突出问题,不断夯实脱贫攻坚工作基础。

  三是“五大品牌”助民富。打造智力扶贫品牌,开展就业技能培训、“雨露计划”(两后生)职业技能学历教育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创业培训和农村创业及技能带头人示范培训,确保新增“两后生”和有需求的劳动力全部得到培训。共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335名,“科技明白人”350名,科技示范户2000户。打造电商扶贫品牌,成功入选国家电商进村示范县,大力推行“互联网+产品销售”扶贫方式。抓好京东电商扶贫试点县机遇,深入推进电商扶贫计划,实现村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点实现全覆盖。与20多家个人网商,10多家企业网商签订电商孵化合作协议,并筛选12家企业入驻县级服务中心进行孵化,共培训电子商务人才2000人次以上,累计实现网上交易额6.6亿元。打造光伏扶贫品牌,将光伏扶贫纳入双联惠农贷款、妇女小额担保贷款、精准扶贫专项贷款、村级扶贫互助资金的支持范围,通过政府补贴、银行贷款、企业让利等多种方式解决项目建设资金。打造生态扶贫品牌,投资21230万元,完成退耕还林面积14.15万亩,户均可获得收益2.9万元。全县现有涉农公益林面积42.22万亩,涉及20个乡镇157个行政村3.2万农户,建档立卡户1.11万户4.38万人,户均收益1037.55元。打造全域旅游扶贫品牌,全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实施“124579”旅游规划,规模种植油菜花、樱花、鲁冰花、薰衣草等20余种花卉,连片集中万亩花海区打造取得实质性进展。

  四是“六个集中”暖民心。开展以“集中宣传培训、集中接访解忧、集中帮办实事、集中村务公开评议、集中慰问送温暖、集中改善人居环境”为内容的脱贫攻坚“六集中”行动,全力以赴打通攻坚“最后一公里”。全县238个行政村宣传政策984场次,受益25906人次;确定脱贫攻坚“明白人”2630人,集中培训826场次。303家帮扶单位共帮办实事2201件;协调、争取、落实帮扶资金6145.6万元,捐物折资501.65万元;开展义诊51场次,受益群众2228人次;开展各类技能培训210场次,受益群众7190人次;开展文体活动75场次;扶持贫困大学生356人,涉及资金82.77万元。各级帮扶干部共帮办实事2960件,捐款63.35万元,捐物折资154.81万元,以实际行动赢得了百姓点赞。

  脱贫攻坚 念好“产业经”

  一大早,清水驿乡红坪村的村民们就忙着把南瓜从藤蔓上摘下来聚拢成堆,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丰收后的喜悦。

  “种植南瓜省钱、省事,收成也好。今年我种了3亩旱地南瓜,亩收入1000多元。到明年,我准备再扩大种植,收入肯定还会更高。”看着摘下来的南瓜,村民杨小玲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信心。

  红坪村位于榆中县中部,是一个典型的干旱山区村,该村现有223户797人,建档立卡贫困户97户371人,为了让红坪村早日摘掉“贫困帽”,今年年初,村“两委”班子按照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发展思路,结合精准扶贫工作,认真调查研究,根据红坪村特有的土壤、温度、降水等先天优势,最终将南瓜种植作为红坪村的脱贫致富产业。

  “南瓜的产量是很可观的,正常情况下亩产在2000斤左右,亩收入1500元左右,今年在市场行情波动比较大的情况下亩收入至少也能够达到1000元,比种植玉米、小麦可强多了。对于村里的这些山旱地来说,种南瓜经济效益更好,今年我跟着学技术,明年准备自己种,收入肯定会更多!”看着摘下来的南瓜,村民陈作彪盘算着。

  榆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杨海兴介绍,红坪村种植的南瓜由于气候、土壤适宜,产品品质好,口感好,深受市场欢迎,这项技术是双垄沟技术的一项延伸,也为干旱山区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探索出了一条新的路子。红坪村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今年,红坪村已初步试验推广南瓜种植50亩,为了让农民放心,南瓜种植由村里的蔬菜产销合作社统一组织实施,以“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全面展开,这种模式不仅节省了农民的生产成本,还让农民没有了销售等后顾之忧。

  日前农业部提出,我国将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推进把马铃薯加工成馒头、面条、米粉等主食。日前记者在北山采访时,贡井村大面积洋芋开挖,阳光下,洋芋整齐堆放在一起,静静等待着主人。“比以前我们种的传统土豆来说,这些宝贝太值钱了。我明年要种200亩‘陇薯10号’一级种子!”时下,榆中北山的洋芋开挖了!做为工作队长,兰州市农研中心徐学军在短短的3年内,对榆中县的孟家山村、贡井村可谓是“情深谊重”据悉,这几年来,徐学军积极协调帮扶单位兰州市农研中心开展脱毒马铃薯新品种引进推广工作,为帮扶村建档立卡户无偿提供价值“陇薯10号”原种、脱毒马铃薯新品种原种、2.5吨专业肥料、马铃薯液体专用肥和地膜,价值超过了10万元。“其中孟家山全村种植了800亩‘陇薯10号’,仅此一项增加农民收入104万元。”徐学军介绍,通过试种推广,“陇薯10号”马铃薯非常适合榆中北部干旱山区种植,它将使整个榆中北山的土豆产业发生新的变化。

  近年来,榆中县立足北部干旱山区、南部二阴山区和插花乡村的不同区域特点和实际,按照产业为先、龙头为要,农户参与、完善链条的产业扶贫工作目标,深入推进实施精准扶贫“三大工程”,落实“六大任务”,认真落实“规划到乡、项目到村、扶持到户、技术到田、培训到人”的产业精准扶贫措施,成功培育和打造了高原夏菜、百合、中药材、马铃薯和规模养殖五大扶贫产业,引领助推贫困地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

  榆中县委、县政府围绕吸纳和带动农户参与产业发展的目标方向,在高原夏菜种植区重点推广以榆兴生态农庄“互联网+设施农业”和以榆中康源公司为代表的“核心区+基地+车间”的工厂化产业订单发展新模式,在养殖业方面重点推广以榆中芳美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母牛还犊+分散育肥”利益链结带动新模式,在北部山区重点推广以榆中宏鑫中药材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规模流转、集中种植,全程参与、延伸链条”中药材产业开发新模式,东部片区马铃薯种植区重点推广以榆中洋芋营销协会为代表的“大服务+小流转”利益链接新模式,带动4.2万户农户参与到高原夏菜、中药材、畜牧养殖、智慧设施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等全产业化链条中来,在促进特色产业发展繁荣的同时,有效保障了贫困户收入的稳定增长。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榆中县农业农村局在产业扶贫方面,着力打造产业联盟,扶优扶强龙头企业,培育打造了高原夏菜、北山肉羊、散养鸡、洋芋、中药材等9大产业联盟,推动建立了百合、中药材、肉羊、生猪、奶牛、肉牛等一系列标准化产业协会,形成了层次合理、分工明确、优势互补的产业发展格局。通过持续推进“52369”产业发展计划,新修高标准农田7.5万亩,培育发展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8家,全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78家;新增中药材5.4万亩,总面积达到23万亩。新增百合5000亩,总面积达到4.5万亩;马铃薯种植面积达26万亩。巩固提升全国特色高原夏菜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地位,高品质发展高原夏菜产业,种植冷凉型蔬菜6.5万亩,新增高原夏菜2.3万亩,总面积达到44.1万亩,产值达到17.5亿元。培育蔬菜保鲜企业42家,库容总量13万吨,年外销蔬菜130万吨。建成规模化设施蔬菜生产基地10个,总面积超过3万亩。全县114个贫困村,已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590家,实现贫困村每村2个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全覆盖。2018年,精准对接落实“一户一策”帮扶措施,带动贫困户创业增收。

  相关链接

  榆中县脱贫成效

  贫困人口稳定减贫。2014年至2018年,全县累计减贫20398户78475人,剩余未脱贫人口1983户5907人,贫困发生率从21.3%下降到1.49%。

  贫困村有序退出。经市级验收认定,2017年退出贫困村29个,2018年退出贫困村85个,114个贫困村全部退出。

  贫困群众持续增收。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4年的5557元增加到2018年的10440元,年均增长17%,建档立卡户人均纯收入稳定达到3500元以上;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2万元以上,平均每村3.55万元。

  基础条件显著改善。全县自来水普及率92.19%,饮水安全率100%;危房改造和安全住房率100%;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自然村通动力电和光纤宽带实现全覆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达到干净整洁标准。

  公共服务不断提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9.89%,超过全省贫困县平均水平7.89个百分点,无因贫失辍学学生;贫困村标准化卫生室建设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面落实;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最低生活保障做到了应保尽保;群众对脱贫攻坚认可度达到95.3%。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杨贵智 特约记者李武 季桂珍 卞恩凯 文/图 

首页  上一页  [1]  [2]  [3]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